电影、漫画、动画中各种组队的正确方式(复联、正义联盟、X战警...)
作者:hangge | 2016-06-09 09:14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攒鸡毛凑掸(胆)子。”这句话有点贬义和嘲讽的意思,但话糙理不糙,其实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套路是一样。不过这句话有内外两种含义,一种说法是形容人们扎堆凑在一起壮大实力,另一种则引申到人们的社会行为,一个人有一点毛病记下来,一次又一次,无数的小错和过失便构成了大错。如果抛去这句俗话的贬义色彩,《美国队长3》算是真正解释这句俗话的内外含义。
在漫威漫画中,内战事件是主宇宙(Earth-616)的大事件之一,起因在于《超级英雄注册法案》的颁布导致复仇者联盟内部分裂成钢铁侠为首的支持派与美国队长为首的反对派两大阵营,随即展开立场之战,最终以美国队长“死亡”而宣告结束(好在电影并没有选择这样悲情的结局作为终点)。
一只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美国队长3》将改编的目光投向这次团队内部的撕逼事件,一方面满足广大粉丝的需求,另一方面令全球观众感受到团战的魅力,原本无可厚非。但从广义的角度,《美国队长3》这次让英雄内部混战,也是团战类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如同很多同类电影一样,在如今各家忙着组队、统一宇宙观的时代之下,英雄角色“抱团取暖”,正是由于前期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产生。这叫组队电影(Team Movie,死侍语)
无论是漫威、DC还是同类拥有团战基础的电影,建队容易,但将团队力量整合在一起才是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个组队团战的“掸子”是如何“攒”起来的,以及组队之后如何能够聚拢成团。
一、“合体美如画”——组队大法好
现在流行组队电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当电影制作水准和观众欣赏口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品。一个人打不过,叫人呗!
以《复仇者联盟》为例,全球15亿票房并非浪得虚名,这其中有着大制作的体量左右,也有着英雄组队的人气积累带来叠加效应。观众都爱凑个热闹,以往在漫画、动画中看到的形态在大银幕上以更逼真的效果展现出来,不得不说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1、这是一个组队横行的时代
2006年,漫威影业主席凯文·费吉宣布打造漫威电影宇宙(MCU),《复联》成为收获的第一桶金。
或许是看到漫威电影宇宙如此成功,好莱坞其他各家厂商也纷纷伺机而动,依样画葫芦,好莱坞几大片场也纷纷启动了自己的组队计划,也就是电影宇宙观。
★华纳
华纳旗下的DC电影宇宙,原本就是与漫威类似的漫画宇宙观,你不能说人家的模仿,但DC电影在安排彩蛋或伏笔的做法,确实来源于漫威电影。
不过华纳为了建立DC宇宙观,诺兰版经典《蝙蝠侠》三部曲被忍痛舍弃,导致这个角色再度重启,《蝙蝠侠大战超人》是正式建立宇宙观的第一步,但貌似这个“第一步”走的不太好,今年8月也有《自杀小队》迈出第二步,《正义联盟》也将于2018年登场,还有《神奇女侠》、《蝙蝠侠》为首的英雄传的电影。
除了DC电影宇宙之外,华纳也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旗下另两大角色,哥斯拉与金刚,也宣布“合体”,2017年《金刚:骷髅岛》中预计会出现哥斯拉的彩蛋,以便让两位大怪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
★环球
祭出了看家法宝——怪物宇宙观,环球三大怪物,吸血鬼、木乃伊、科学怪人,以及黑湖妖、隐身博士外加范海辛,将全部统一在一个宇宙中。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新木乃伊》作为开端,小道消息称科学怪人、隐身博士等会再片中客串,以便开启相互关联的宇宙观电影。
不要忘了《速度与激情》系列,自身统一宇宙观,从第五集开始组队,直到现在。
★派拉蒙
派拉蒙可供拓展的电影很多,《星际迷航》《忍者神龟》、《终结者》等,但最有希望拓展的就是旗下著名的《变形金刚》系列,在原有宇宙观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展,不但续集不断,同时还将推出《大黄蜂》独立电影,未来也会出现更多的英雄列传,与IDW漫画统一节奏。
未来或许还会与旗下著名的《特种部队》系列进行交汇,原本漫画与动画中曾经出现《特种部队》的身影,前三部曲中一黑一白两位大兵的原型就是特种部队,原本打算推出二人的独立电影,但计划搁浅。
★福斯
手握X战警版权的福斯重启了电影时间线,为的就是让系列拥有更广泛的世界观,同时替掉老版三部曲的老演员,换一批年轻小鲜肉,为的就是能让系列发展的更加久远,未来的《金刚狼3》中,不仅是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与伊恩·麦克莱恩两位老戏骨最后一次饰演X教授与万磁王,也是休·杰克曼告别金刚狼之作。
福斯原本有机会把《神奇四侠》也算在内,为此不惜重启,可惜2015年的同名电影质量惨不忍睹,计划再度被搁浅。
不得不提的还有异形与铁血战士两大怪物,未来《异形:契约》(《普罗米修斯》续集)与《异形5》(《异形》正传续集)两部不同时间线的新作,预示着福斯也会将异形的宇宙观重新拓展,届时原本就拥有统一世界观的异形与铁血战士或许会再度PK。
★迪士尼
财大气粗的迪士尼,旗下除了业界排头兵漫威电影宇宙之外,另一大系列《星球大战》也将会扩展宇宙,未来不但会一口气拍至少6部星战主题的新品,同时还会出现外传、英雄传等电影,《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与《韩索罗》两部外传电影,都发生在《星球大战4:新希望》之前,预示还会有更多新的内容。
就连迪士尼动画都不甘寂寞,在《冰雪奇缘》中我们就看到《魔发奇缘》的彩蛋,《超能陆战队》也出现了《冰雪奇缘》的彩蛋,统一宇宙观并非不可能。
★索尼
无疑是最悲催的一家。手握蜘蛛侠这个人气角色的版权,重启之后的《超凡蜘蛛侠》也是雄心勃勃,甚至未来《毒液》、《险恶六人组》等项目也已被确立,可惜《超凡蜘蛛侠2》未达到预期,导致索尼版蜘蛛侠宇宙中途垮掉。最终不得不与漫威签订协议,将蜘蛛侠“借给”漫威电影宇宙,于是就有了《美国队长3》中小蜘蛛现身的时刻。而漫威投桃报李,旗下的英雄也会客串到索尼版《蜘蛛侠:新复仇者》中,这已经是这个角色10年内重启的第三次了。
终究蜘蛛侠宇宙还是在人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心有不甘的索尼还想出一个脑洞大开的主意。将旗下两大卖座电影,《少年龙虎队》与《黑衣人》进行统一宇宙观!新项目已经命名为《黑衣人23》,片名由两部分构成,“黑衣人”自然代表着《黑衣人》系列,而“23”则代表着《龙虎少年队3》(23 Jump Street),对于这个消息,只能呵呵哒。
2、统一宇宙,组队无双
看到了吧,这就是潮流所趋,比起之前《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弗莱迪大战杰森》这样类似“关公战秦琼”般的组队,形单影双不痛不痒,如今的片商们走得则是可持续发展路线,统一宇宙观,让旗下角色互相串门联络感情,关键时刻还能组队,“攒能量憋大招”的方式,一拍就是好几年,出现差池马上重启,换人接着拍,是未来好莱坞各家电影的一套趋势。
就连地球另一半都不甘寂寞,华语电影缺乏可供选择的品牌,暂时没有统一宇宙观的可能性。但日本电影那边,原本东宝特摄片本来就拥有统一宇宙观,东宝三大怪兽(哥斯拉、拉顿、基多拉)经常互相串门,还会接着发展下去。而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串门”。
2016年6月18日,有一部叫做《贞子VS伽椰子》的电影上映,将《午夜凶铃》与《咒怨》两大恐怖品牌进行了统一,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且不论两位长得差不多的女鬼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对打(对掐、对爬、甚至对瞪)。让日本恐怖电影中最著名的两位角色相遇,再次证明了如今组队潮流是有多么吃香,只不过东方这类组队作品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如好莱坞那样可持续发展,则拭目以待。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如何正确组队
如上所述,这些拥有统一宇宙观,各种人气角色互通有无的现象,乃是当下电影的主流。但不要忘了,凡是都有个临界点。统一宇宙观,建立团队只是一种形式,组队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故事呢?
1、组队第一步——“不要对圣斗士使用同样的招数”
正面典型:《复仇者联盟》
依旧以《复仇者联盟》为例,电影中几位英雄相遇之后,虽然摩擦不断,但最终编导为几位英雄角色安排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凭借利害关系与立场的问题,让几位英雄站统一战线,奉献了精彩的纽约大战。这就是第一步。简单粗暴高效
走完第一步,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有人认为延续老模式即可,不断的加入新鲜角色,为团队壮大势力积攒人气,继续并肩战斗。这样的做法固然合理,但仅仅属于原地踏步,不符合组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的效应直接体现在《复仇者联盟2》中。
差点成反面教材:《复仇者联盟2》
该片水准依旧,故事内容如法炮制,票房大卖,但终究没有第一集时期的惊艳之感,原因为何?
首先,《复仇者联盟2》依旧是在重复第一集的路线,原本无可厚非,两次玩同一种模式,并非不可,但时间一长,就会让人产生疲倦之感,花样再多总是换汤不换药。
其次,对于角色的认可度,漫威电影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浸染,以美国队长、钢铁侠为首的英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所谓的组队之后擦出的火花,早在《复联1》中就已燃烧殆尽,第二部以及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对于新加入的快银与红女巫反而笔墨了了,缺乏新鲜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随着新角色的加盟,越来越多的线索铺设和角色伏笔导致结构庞大,过多的内容压缩了应有的故事结构,导致对角色刻画和情节设定显得无法得心应手,直接令电影最核心的故事环节未能满足。
超级反面教材:《变形金刚》
同样的反面典型还有《变形金刚》系列,从2007年第一集惊艳,到09年第二集便开始出现下滑之势,直到第四部虽然票房火爆,但仅剩下新角色、新特效撑场。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呈现疲态速度之快是始料未及的,究其原因,无外乎同样的角色类似的故事已经被演绎了四遍,把电影当系列剧拍,怎能服众?
2、组队第二步——“看你不顺眼想揍你!”
正面典型:《美国队长3》
所谓团队走过了第一步之后,下面真正应该考虑团队的磨合问题,有了第一次因共同敌人而建立统一战线之后,闲下来该给他们找点事情干,这就是《美国队长3》出现的原因。
当观众对组队模式产生困倦的时候,也到了该给这帮闲人找点新噱头,其中没有什么比“唯恐天下不乱”更令围观群众高兴的事情了。放眼同类作品,让人气角色互相宣战,向来是影视作品和动漫文学中将故事情节整合的关键。
还是正面典型:《龙珠》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漫画《龙珠》,故事情节每次发展到一定节点,必须安排一场“天下第一比武大会”,这个看似噱头一般的安排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为了“洗牌”。让几位主要角色不分阵营、不分立场来一场公平的对打,将读者的目光从之前的故事吸引到角色PK本身的情节中,从而对故事和角色进行“洗牌”,顺便吸纳新鲜血液,为下文做铺垫。天津饭、比克大魔王、魔人布欧等几场大事件的起点都是比武大会。
至此,也应该明白《美国队长3》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开篇之作的重要性了。为的就是让观众从之前“千篇一律”团战中走出,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说白了,就是换一种建队方针。
纠结之作:《蝙蝠侠大战超人》
DC电影宇宙成立之初,一上来就让两大人气对战,但《蝙蝠侠大战超人》未达到预期,并不是建队方针错误,而是用力过猛的原因。
所谓不打不相识,眼看漫威这边风生水起,华纳与DC有点急眼,已经没有时间依照漫威电影宇宙那样一点一滴“攒能量攒大招”的方式,上来直接放大招,打算利用超人与蝙蝠侠在全球范围内人气来奠定宇宙基础,提携随后的《正义联盟》以及神奇女侠、闪电侠等名气相对小的英雄角色。言下之意,我军不会照搬对手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高级大侠的一己之力推动宇宙观的前进。
建队方针同样正确,但就是由于“步子迈得太大”,一部电影里所承载的东西太满,过犹不及,很多非粉丝观众是无法了解电影中埋设的彩蛋和伏笔,从而无法GET到编导的意图(导演能力方面也是一个问题)。尽管蝙蝠侠与超人世人皆知,但DC电影宇宙却是另起炉灶的开篇之作,将角色的铺垫、发展和对战渲染全部埋设一部电影里,当然有些吃不消了。
3、组队第三步——“队长别开枪是我!”
组队成功了,撕逼任务也完成了,这些全世界都清净了,那么,下一部该如何怎么走?
其实对于“洗牌”之后的事件,完全可以重回最初统一战线的组队打怪路线上。《美国队长3》之后,复联团队升级完毕,直至《复仇者联盟3》的灭霸之战,完成一次建队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但之后的故事呢?总不能再让他们内讧一次吧。
其实组队过程,依然有第三步战略可以走,也就是最终形态——正邪联手!
正面典型:《X战警》系列
福斯的《X战警》系列与漫威电影宇宙不同,人家一出场就是组队战斗,X教授的带领X战警与万磁王带领的兄弟会之战,可以看做是变种人内部矛盾问题,那么经历了大量立场问题的大战之后,所迎来的就是一个新的第三方BOSS,让变种人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从漫画到电影,无论是《X战警》正传三部曲,还是重启之后《X战警》前传三部曲,让X战警与兄弟会放下私人恩怨强强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从企图灭绝变种人的史崔克教授(《X战警2》),到哨兵机器人之战(《X战警:逆转未来》),最新的《X战警:天启》,则是混合势力打乱重排。
让正邪力量、或者死敌之间联手,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突破口,也是一次最彻底的“洗牌”。没有什么比惺惺相惜,完成不可能的合作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了。而且一旦启动这个组队的“最终形态”,往往意味着世界观的颠覆。
超级正面典型:《变形金刚》动画
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变形金刚》动画与漫画之中,1986年《变形金刚大电影》,汽车人与霸天虎联手对战宇宙大帝,世界观重启,双方领导人发生更迭。美版《变形金刚》G1完结之作,擎天柱与惊破天联手对抗毁灭变形金刚的狂暴病毒。随后便进入了头领战士故事模式(日本制作方接手)。
《变形金刚》电影版本有机会这样拍,《变形金刚3》中就差点让擎天柱与威震天联手对付御天敌,可惜最后还是擎天柱主角光环,一口气干掉了两名敌人,原因是迈克尔·贝不想拍续集,必须让威震天死掉。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
更绝的案例发生在IDW《变形金刚》漫画,《黑暗塞伯坦》故事中,汽车人与霸天虎联手对抗打算湮灭宇宙的震荡波。战争结果直接导致,红蜘蛛称霸塞伯坦,威震天加入汽车人,地球与霸天虎组成联合军对抗汽车人。。。
因此,不妨大胆的设想,《美国队长3》之后的故事,乃至《复仇者联盟3》甚至更加久远的续集,必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正邪联合,而且这个“终极形态”已经在雷神的独立传记中提前上演过,《雷神2》中就让雷神与洛基并肩作战了一次。
结语:永无止境
综上,所有的组队方式无法以上三种形态,通过不断的“洗牌”重建,完成新的故事,新的角色塑造,进入下一个环节,如同衔尾蛇那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永无尽头。
抱团取暖,世界大同,或许是在这个以IP为热点的时代之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漫威漫画中,内战事件是主宇宙(Earth-616)的大事件之一,起因在于《超级英雄注册法案》的颁布导致复仇者联盟内部分裂成钢铁侠为首的支持派与美国队长为首的反对派两大阵营,随即展开立场之战,最终以美国队长“死亡”而宣告结束(好在电影并没有选择这样悲情的结局作为终点)。
一只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美国队长3》将改编的目光投向这次团队内部的撕逼事件,一方面满足广大粉丝的需求,另一方面令全球观众感受到团战的魅力,原本无可厚非。但从广义的角度,《美国队长3》这次让英雄内部混战,也是团战类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如同很多同类电影一样,在如今各家忙着组队、统一宇宙观的时代之下,英雄角色“抱团取暖”,正是由于前期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产生。这叫组队电影(Team Movie,死侍语)
无论是漫威、DC还是同类拥有团战基础的电影,建队容易,但将团队力量整合在一起才是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个组队团战的“掸子”是如何“攒”起来的,以及组队之后如何能够聚拢成团。
一、“合体美如画”——组队大法好
现在流行组队电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当电影制作水准和观众欣赏口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品。一个人打不过,叫人呗!
以《复仇者联盟》为例,全球15亿票房并非浪得虚名,这其中有着大制作的体量左右,也有着英雄组队的人气积累带来叠加效应。观众都爱凑个热闹,以往在漫画、动画中看到的形态在大银幕上以更逼真的效果展现出来,不得不说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1、这是一个组队横行的时代
2006年,漫威影业主席凯文·费吉宣布打造漫威电影宇宙(MCU),《复联》成为收获的第一桶金。
或许是看到漫威电影宇宙如此成功,好莱坞其他各家厂商也纷纷伺机而动,依样画葫芦,好莱坞几大片场也纷纷启动了自己的组队计划,也就是电影宇宙观。
★华纳
华纳旗下的DC电影宇宙,原本就是与漫威类似的漫画宇宙观,你不能说人家的模仿,但DC电影在安排彩蛋或伏笔的做法,确实来源于漫威电影。
不过华纳为了建立DC宇宙观,诺兰版经典《蝙蝠侠》三部曲被忍痛舍弃,导致这个角色再度重启,《蝙蝠侠大战超人》是正式建立宇宙观的第一步,但貌似这个“第一步”走的不太好,今年8月也有《自杀小队》迈出第二步,《正义联盟》也将于2018年登场,还有《神奇女侠》、《蝙蝠侠》为首的英雄传的电影。
★环球
祭出了看家法宝——怪物宇宙观,环球三大怪物,吸血鬼、木乃伊、科学怪人,以及黑湖妖、隐身博士外加范海辛,将全部统一在一个宇宙中。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新木乃伊》作为开端,小道消息称科学怪人、隐身博士等会再片中客串,以便开启相互关联的宇宙观电影。
不要忘了《速度与激情》系列,自身统一宇宙观,从第五集开始组队,直到现在。
★派拉蒙
派拉蒙可供拓展的电影很多,《星际迷航》《忍者神龟》、《终结者》等,但最有希望拓展的就是旗下著名的《变形金刚》系列,在原有宇宙观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展,不但续集不断,同时还将推出《大黄蜂》独立电影,未来也会出现更多的英雄列传,与IDW漫画统一节奏。
未来或许还会与旗下著名的《特种部队》系列进行交汇,原本漫画与动画中曾经出现《特种部队》的身影,前三部曲中一黑一白两位大兵的原型就是特种部队,原本打算推出二人的独立电影,但计划搁浅。
★福斯
手握X战警版权的福斯重启了电影时间线,为的就是让系列拥有更广泛的世界观,同时替掉老版三部曲的老演员,换一批年轻小鲜肉,为的就是能让系列发展的更加久远,未来的《金刚狼3》中,不仅是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与伊恩·麦克莱恩两位老戏骨最后一次饰演X教授与万磁王,也是休·杰克曼告别金刚狼之作。
福斯原本有机会把《神奇四侠》也算在内,为此不惜重启,可惜2015年的同名电影质量惨不忍睹,计划再度被搁浅。
★迪士尼
财大气粗的迪士尼,旗下除了业界排头兵漫威电影宇宙之外,另一大系列《星球大战》也将会扩展宇宙,未来不但会一口气拍至少6部星战主题的新品,同时还会出现外传、英雄传等电影,《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与《韩索罗》两部外传电影,都发生在《星球大战4:新希望》之前,预示还会有更多新的内容。
★索尼
无疑是最悲催的一家。手握蜘蛛侠这个人气角色的版权,重启之后的《超凡蜘蛛侠》也是雄心勃勃,甚至未来《毒液》、《险恶六人组》等项目也已被确立,可惜《超凡蜘蛛侠2》未达到预期,导致索尼版蜘蛛侠宇宙中途垮掉。最终不得不与漫威签订协议,将蜘蛛侠“借给”漫威电影宇宙,于是就有了《美国队长3》中小蜘蛛现身的时刻。而漫威投桃报李,旗下的英雄也会客串到索尼版《蜘蛛侠:新复仇者》中,这已经是这个角色10年内重启的第三次了。
终究蜘蛛侠宇宙还是在人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心有不甘的索尼还想出一个脑洞大开的主意。将旗下两大卖座电影,《少年龙虎队》与《黑衣人》进行统一宇宙观!新项目已经命名为《黑衣人23》,片名由两部分构成,“黑衣人”自然代表着《黑衣人》系列,而“23”则代表着《龙虎少年队3》(23 Jump Street),对于这个消息,只能呵呵哒。
2、统一宇宙,组队无双
看到了吧,这就是潮流所趋,比起之前《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弗莱迪大战杰森》这样类似“关公战秦琼”般的组队,形单影双不痛不痒,如今的片商们走得则是可持续发展路线,统一宇宙观,让旗下角色互相串门联络感情,关键时刻还能组队,“攒能量憋大招”的方式,一拍就是好几年,出现差池马上重启,换人接着拍,是未来好莱坞各家电影的一套趋势。
就连地球另一半都不甘寂寞,华语电影缺乏可供选择的品牌,暂时没有统一宇宙观的可能性。但日本电影那边,原本东宝特摄片本来就拥有统一宇宙观,东宝三大怪兽(哥斯拉、拉顿、基多拉)经常互相串门,还会接着发展下去。而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串门”。
2016年6月18日,有一部叫做《贞子VS伽椰子》的电影上映,将《午夜凶铃》与《咒怨》两大恐怖品牌进行了统一,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且不论两位长得差不多的女鬼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对打(对掐、对爬、甚至对瞪)。让日本恐怖电影中最著名的两位角色相遇,再次证明了如今组队潮流是有多么吃香,只不过东方这类组队作品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如好莱坞那样可持续发展,则拭目以待。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如何正确组队
如上所述,这些拥有统一宇宙观,各种人气角色互通有无的现象,乃是当下电影的主流。但不要忘了,凡是都有个临界点。统一宇宙观,建立团队只是一种形式,组队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故事呢?
1、组队第一步——“不要对圣斗士使用同样的招数”
正面典型:《复仇者联盟》
依旧以《复仇者联盟》为例,电影中几位英雄相遇之后,虽然摩擦不断,但最终编导为几位英雄角色安排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凭借利害关系与立场的问题,让几位英雄站统一战线,奉献了精彩的纽约大战。这就是第一步。简单粗暴高效
走完第一步,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有人认为延续老模式即可,不断的加入新鲜角色,为团队壮大势力积攒人气,继续并肩战斗。这样的做法固然合理,但仅仅属于原地踏步,不符合组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的效应直接体现在《复仇者联盟2》中。
差点成反面教材:《复仇者联盟2》
该片水准依旧,故事内容如法炮制,票房大卖,但终究没有第一集时期的惊艳之感,原因为何?
首先,《复仇者联盟2》依旧是在重复第一集的路线,原本无可厚非,两次玩同一种模式,并非不可,但时间一长,就会让人产生疲倦之感,花样再多总是换汤不换药。
其次,对于角色的认可度,漫威电影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浸染,以美国队长、钢铁侠为首的英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所谓的组队之后擦出的火花,早在《复联1》中就已燃烧殆尽,第二部以及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对于新加入的快银与红女巫反而笔墨了了,缺乏新鲜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随着新角色的加盟,越来越多的线索铺设和角色伏笔导致结构庞大,过多的内容压缩了应有的故事结构,导致对角色刻画和情节设定显得无法得心应手,直接令电影最核心的故事环节未能满足。
超级反面教材:《变形金刚》
同样的反面典型还有《变形金刚》系列,从2007年第一集惊艳,到09年第二集便开始出现下滑之势,直到第四部虽然票房火爆,但仅剩下新角色、新特效撑场。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呈现疲态速度之快是始料未及的,究其原因,无外乎同样的角色类似的故事已经被演绎了四遍,把电影当系列剧拍,怎能服众?
2、组队第二步——“看你不顺眼想揍你!”
正面典型:《美国队长3》
所谓团队走过了第一步之后,下面真正应该考虑团队的磨合问题,有了第一次因共同敌人而建立统一战线之后,闲下来该给他们找点事情干,这就是《美国队长3》出现的原因。
当观众对组队模式产生困倦的时候,也到了该给这帮闲人找点新噱头,其中没有什么比“唯恐天下不乱”更令围观群众高兴的事情了。放眼同类作品,让人气角色互相宣战,向来是影视作品和动漫文学中将故事情节整合的关键。
还是正面典型:《龙珠》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漫画《龙珠》,故事情节每次发展到一定节点,必须安排一场“天下第一比武大会”,这个看似噱头一般的安排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为了“洗牌”。让几位主要角色不分阵营、不分立场来一场公平的对打,将读者的目光从之前的故事吸引到角色PK本身的情节中,从而对故事和角色进行“洗牌”,顺便吸纳新鲜血液,为下文做铺垫。天津饭、比克大魔王、魔人布欧等几场大事件的起点都是比武大会。
至此,也应该明白《美国队长3》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开篇之作的重要性了。为的就是让观众从之前“千篇一律”团战中走出,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说白了,就是换一种建队方针。
纠结之作:《蝙蝠侠大战超人》
DC电影宇宙成立之初,一上来就让两大人气对战,但《蝙蝠侠大战超人》未达到预期,并不是建队方针错误,而是用力过猛的原因。
所谓不打不相识,眼看漫威这边风生水起,华纳与DC有点急眼,已经没有时间依照漫威电影宇宙那样一点一滴“攒能量攒大招”的方式,上来直接放大招,打算利用超人与蝙蝠侠在全球范围内人气来奠定宇宙基础,提携随后的《正义联盟》以及神奇女侠、闪电侠等名气相对小的英雄角色。言下之意,我军不会照搬对手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高级大侠的一己之力推动宇宙观的前进。
建队方针同样正确,但就是由于“步子迈得太大”,一部电影里所承载的东西太满,过犹不及,很多非粉丝观众是无法了解电影中埋设的彩蛋和伏笔,从而无法GET到编导的意图(导演能力方面也是一个问题)。尽管蝙蝠侠与超人世人皆知,但DC电影宇宙却是另起炉灶的开篇之作,将角色的铺垫、发展和对战渲染全部埋设一部电影里,当然有些吃不消了。
3、组队第三步——“队长别开枪是我!”
组队成功了,撕逼任务也完成了,这些全世界都清净了,那么,下一部该如何怎么走?
其实对于“洗牌”之后的事件,完全可以重回最初统一战线的组队打怪路线上。《美国队长3》之后,复联团队升级完毕,直至《复仇者联盟3》的灭霸之战,完成一次建队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但之后的故事呢?总不能再让他们内讧一次吧。
其实组队过程,依然有第三步战略可以走,也就是最终形态——正邪联手!
正面典型:《X战警》系列
福斯的《X战警》系列与漫威电影宇宙不同,人家一出场就是组队战斗,X教授的带领X战警与万磁王带领的兄弟会之战,可以看做是变种人内部矛盾问题,那么经历了大量立场问题的大战之后,所迎来的就是一个新的第三方BOSS,让变种人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从漫画到电影,无论是《X战警》正传三部曲,还是重启之后《X战警》前传三部曲,让X战警与兄弟会放下私人恩怨强强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从企图灭绝变种人的史崔克教授(《X战警2》),到哨兵机器人之战(《X战警:逆转未来》),最新的《X战警:天启》,则是混合势力打乱重排。
让正邪力量、或者死敌之间联手,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突破口,也是一次最彻底的“洗牌”。没有什么比惺惺相惜,完成不可能的合作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了。而且一旦启动这个组队的“最终形态”,往往意味着世界观的颠覆。
超级正面典型:《变形金刚》动画
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变形金刚》动画与漫画之中,1986年《变形金刚大电影》,汽车人与霸天虎联手对战宇宙大帝,世界观重启,双方领导人发生更迭。美版《变形金刚》G1完结之作,擎天柱与惊破天联手对抗毁灭变形金刚的狂暴病毒。随后便进入了头领战士故事模式(日本制作方接手)。
《变形金刚》电影版本有机会这样拍,《变形金刚3》中就差点让擎天柱与威震天联手对付御天敌,可惜最后还是擎天柱主角光环,一口气干掉了两名敌人,原因是迈克尔·贝不想拍续集,必须让威震天死掉。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
更绝的案例发生在IDW《变形金刚》漫画,《黑暗塞伯坦》故事中,汽车人与霸天虎联手对抗打算湮灭宇宙的震荡波。战争结果直接导致,红蜘蛛称霸塞伯坦,威震天加入汽车人,地球与霸天虎组成联合军对抗汽车人。。。
因此,不妨大胆的设想,《美国队长3》之后的故事,乃至《复仇者联盟3》甚至更加久远的续集,必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正邪联合,而且这个“终极形态”已经在雷神的独立传记中提前上演过,《雷神2》中就让雷神与洛基并肩作战了一次。
结语:永无止境
综上,所有的组队方式无法以上三种形态,通过不断的“洗牌”重建,完成新的故事,新的角色塑造,进入下一个环节,如同衔尾蛇那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永无尽头。
全部评论(0)